本网评论:媒体前的肇庆学院担起了应有的社会责任
分享到

前不久,我校和高要区签署全面合作战略协议,校长吴业春在面对媒体采访时表示,此举为学校更好地服务地方搭建起了指导框架,使得人员的互动、技术的配合、信息的沟通可以进一步拉近学校和政府、企业之间的距离,推动校地融合、校城融合、校企融合,加快科技成果的及时转化。

校长接受媒体采访,畅谈学校牵手地方政府的意义,这是一所大学通过媒体渠道向社会传达学校办学价值的生动体现。近年来,随着时代的步伐,无论是基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是基于学校发展的需要,高校都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出“象牙塔”,走进“大熔炉”,更加主动地融入社会,更加自觉地肩负服务社会的使命。在时代向高校发起的这个重大命题面前,我校交出了一份不俗的答案——学校确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人才、智力的优势,越来越活跃地担负起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其中,组织我们的专家学者接受媒体采访,把他们综合了实践分析和理论指导的意见、建议、观点、评价推上舆论场,转化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金石之言,是我校运用大学最宝贵的学术资源打出的一手好牌。

肇庆作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城市,旅游称得上我市的传统产业。如何在各地旅游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更好地唤醒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潜力、活力,促进其保持传统优势,提升品牌价值,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李朝军通过媒体发声,提出了激活全域旅游资源存量、开发全域旅游资源增量、串联全域旅游吸引要素、打通全域旅游交通体系等主张,可谓一针见血。

在媒体上,我们的专家学者既为传统产业把脉支招,更为新兴产业建言献策。说到我市的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肯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前段时间,小鹏智能汽车二期签约动工、上海璞泰来华南基地隔膜涂覆生产和锂电设备制造项目动工暨配套项目签约,标志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这个我市新型产业集群向着更大发展规模、更具虹吸效应的前景挺进。如何评价这样的业态表现?科技处、社科处、校地合作处副处长周丽告诉媒体,肇庆应做到人有我优,加大对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优化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组合,筑力它们发展增速提质。这个旨在帮助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金点子,可谓掷地有声。

一直跟踪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这个热门话题的媒体近数日再次找上门来,雷洪、崔彩周、王海飞、李剑英、王丹等长期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经济与管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师应询而动,以专家学者的身份作出回应。他们在学理基础上对症下药的发言,放大了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舆论强音。

也是最近某日,媒体就疫情防控问题采访了我校党办校办主任谭冠中。作为兼任学校疫情防控办主任的机关干部,他从管理的角度介绍了我校疫情防控情况。众所周知,目前全国局地疫情防控形势起伏不定,为包括校园生活在内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对于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至关重要。从根本上说,疫情防控是管理科学在特殊时期的特殊实践,直接反映了管理实体的动员力、组织力、执行力。接受媒体上门取经式的采访,说到底是因为我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周密防控取得了成效,压实责任管事、分类施策管人、明确目标管场所、优化制度管过程、备齐预案管应急的闭环式防控管理值得在社会上推广应用。而这,恰恰是我校作为一所现代大学,扎实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典型案例。借助媒体的叙事,我校向社会输出了一项管理工作上的智慧,毫无疑问也是服务社会的一笔记录。

面对媒体,我们的干部、教师在服务乡村振兴、服务教师教育等领域,同样在适时适事地使用由于工作表现获得的话语权。2020年6月,驻村干部、原学校扶贫办、现乡村振兴办副主任陈剑平向深入基层采访的央视媒体介绍了学校的帮扶活动。2019和2020连续两年,尚在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岗位上的副校长肖起清先后两次以现场出席和网络发文的方式参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向各大央媒介绍我校深化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助力基础教育发展的措施和经验。他们在媒体面前的一举一动,定格了我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剪影。

近期在媒体的镜头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教师李怀顺在谈论观看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直播后的心得体会时,表示要把大会精神贯穿于历史课堂,教育引导大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的表态;可以看到美术馆馆长罗秋帆在陈述加强美术馆内涵建设,凸显展览、典藏、研究、教育、交流和服务的立体功能时,表明要为人才培养搭建良好平台的承诺。从他们朴实无华而又高端大气的媒体访谈中,肇庆学院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宗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追求淋漓尽显。

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教师和我们的管理干部更多地进入媒体的视野,日益成为构建媒体语境的重要力量,我校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随之也在媒体辐射作用的推动下不断提升。与之相应的是,肇庆学院和肇庆学院师生,在舆论引导的社会口碑中,正在越来越成为一所有厚重的办学历史、先进的办学理念、卓越的办学成就的高等学府和对未来有思想、有情怀、有梦想的兼具知性与活力的群体。对于学校和师生而言,这都是难能可贵的现代品质。所以,我们在专注于实干的同时,也要善于宣传,积极在媒体上发声,为这个信息时代增添一所社会主义大学应该发出并且能够发出的信息流。事实上,这也是党和政府、社会和人民群众对我们的热切期待。

文学院新闻系主任苏常博士说得好,他说:“近期以来,肇庆学院的教师、干部在媒体前频频亮相,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地方产业转型、科技创新等多元化的议题亮观点,提意见,表立场,充分展现出高校高层次人才在现代信息社会能够识媒、近媒、用媒的良好媒介信息素养;同时,肇庆学院以媒体为桥梁,构建了良好的校地联动关系,也体现了学校作为一所现代大学开放式办学应有的视野和胸襟,作为一所高水平应用型高校积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的责任和担当。总之,我认为,走上媒体,面向社会积极讲述高校故事,传播高校形象,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个重要论述的有力践行。”


粤ICP备05008891号 © 肇庆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肇庆大道55号 邮编:5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