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科研工作十大新闻
分享到

  本网讯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学校党委和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科技处、社科处、校地合作处和各二级学院、科研平台及全体教师积极应对,学科建设、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围绕“冲补强”提升计划建设目标,突出重点,聚焦申硕攻坚、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在深入挖掘科研潜力、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和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这里,我们通过总结这一年度学科建设、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十大新闻,为学校“十四五”学科建设、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开好局起好步,2021年再接再厉,实现各项工作的新突破,加快建设新时代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贡献力量。

  一、“申硕工程”取得实质性突破,未来可期。

  2020年是“申硕”决胜之年,全校全力冲刺申硕工作:细化了工作领导小组,编印了各类资料汇编,开展了广泛交流合作,加强了材料精准整合等。9月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的通知》后,申硕办及时组织各学位点正确填报并规范提交,历经材料核验、资格审查、专家评审、会议表决等程序,我校成功通过广东省学位办审核,被推荐为2020年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单位,同时艺术硕士等3个专业学位点被推荐为新增学位点。当前正等待国家学位委员会审核。

  二、“冲补强”提升计划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提升有力。

  按照《肇庆学院“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建设方案》的要求,学校持续加强“冲补强”学科的倾斜支持,“层次分明、强化特色、互补互助、协同并进”的省市校三级学科建设布局基本形成。12月,省教育厅召开全省高校“冲补强”提升计划学科中期考核会议,我校就建设现状、示范亮点、存在问题、未来预期等方面向省厅专家领导进行了汇报,成功通过了现场答辩,获得了省厅专家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首次获批广东省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

  2020年1月,我校“广东省环境健康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获批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是全省科技自主创新的核心力量,是高端科研成果的创新基地,更是聚集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智库和科技合作交流的桥梁。此次省重点实验室的获批,为我校带来新的突破和新的创新发展机遇,学校将依托重点实验室的平台与团队优势,以社会需求为驱动力、聚焦地方特色,在学科前沿、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等方面谋划布局,为保护区域水土环境健康和高值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加快融入湾区发展。

  四、获批七个国家级项目,历年新高。

  2020年,我校共获批七个国家级项目,创历年新高。其中,5个项目获批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共有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4项;资助经费总额达154万元,立项数较去年增加4项,在省内同类院校名列前茅。同时,获批了一项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以及一项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我校实现了国家社科基金专项项目的首次立项;在我省同类院校中,仅有我校获得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立项。

  五、多项科研成果和科研奖励接踵而来,亮点纷呈。

  “优质高配合力不育系金龙A的选育及应用”项目荣获2019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绿色全自动环保型铜排连续高速镀锡方法及装备研发成果荣获“2020年度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发明创新奖”二等奖;获评省优秀社科普及工作者1名、省优秀社科专家1名、省优秀社科作品1部;肇庆市2018-2019年度社科优秀成果奖26项。2020年,学校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从经费投入、政策引导、管理服务等多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我校通过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途径申请国际发明专利,再获3项日本发明专利授权。

  六、深入实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获得好评。

  肇庆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与肇庆市乡村振兴学院合署办公,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落地。依托省市两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组织“百名博士教授上山下乡”,全年派出70余名农村科技特派员,推广现代农业科技,提供乡村振兴规划与人才培养等服务,以科技兴农助力脱贫攻坚,111条省定贫困村全部准时摘帽。先后组织了高素质农民培训、农业干部培训、现代农业技术讲座等,培训人员1300余人,获得广泛好评。

  七、推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格局更大。

  积极推进我校社会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深化校地合作,与四会市人民政府、鼎湖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技术创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企业人才培养、战略决策咨询等方面和肇庆市各县市区开展深入合作。大力推进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揭榜挂帅”制度、首席科学家负责制、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负面清单”制度,通过对接华南技术转移网,获得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特派员对接专项资金115万元。

  八、科研平台和智库建设持续向前,多头并进。

  积极参与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肇庆分中心建设;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进入2021年省级促进高质量发展资金项目入库计划,获得扶持资金268万元;牵头成立肇庆市孵化器联盟、肇庆市西江文化创意产业联合会等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创新联盟,为科研创新团队聚集、科技成果转化、协同创新活动深入开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智库建设成效显著,全校40多位专家教授深度参与全市“十四五”规划工作,完成了咨询报告、专项规划等100余篇(部)被地方政府采纳并获得高度认可。

  九、四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动态评估,彰显实力。

  8月,我校组织4个省工程中心从工程技术研发能力与水平、科技成果转化与行业贡献、学科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开放共享及运行管理、经费投入和使用5个方面进行初评,对发现的问题整改后提交至省科技厅、省教育厅。12月,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公布结果,我校4个工程中心均通过动态评估,其中广东省全息电化铝烫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优秀。

  十、举办2021年科研项目申报动员会,砥砺前行。

  岁末,举行2021年科研项目申报动员大会。会议围绕科研工作提出十项要求:一是要继续提升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的能力,将其作为建设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关键要素;二是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三是要确立问题导向,紧贴产业需求,多出大项目、大成果;四是要加强协同攻关,交叉融合,在校际、院际、学科之间实现跨越、延伸;五是要推动青年教师在科研工作中激发持续奋斗的激情,明确前进方向,加快成长进程;六是要做好科研的组织和服务工作,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支持和科研环境;七是要多维度做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智库建设等工作,促进科研工作全面开花;八是要面向湾区,服务湾区,找准定位,提升学校办学影响力;九是要搭建科研平台,在现有1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的基础上实现新的跨越;十是要促进科研更好地反哺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粤ICP备05008891号 © 肇庆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肇庆大道55号 邮编:5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