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评论:历史激励我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40年前,我校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从新兴县高村迁至现址办学。校史从此翻开崭新的篇章。

  在现址办学的第7年,也就是1985年,我校在肇庆师专的基础上成立西江大学。从单一的师范办学到师范与非师范并驾齐驱,学校赢得了一次重要的飞跃。

  在现址办学的第12年,也就是1990年,我校撤销肇庆师专的建制,把肇庆师专并入西江大学,统一以西江大学的名义办学。通过一撤一并,学校完成了一次重要的转型。

  在现址办学的第22年,也就是2000年,我校由原西江大学和原肇庆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为肇庆学院。从专科层次晋升本科层次,学校实现了一次重要的跨越。

  在现址办学的第28年和第38年,也就是2006年和2016年,我校先后两次接受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在教学评估的作用下,制度建设更加完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学校经历了两场重要的磨练。

  在现址办学的第40年,也就是今年,我校全面启动决胜2020年的申硕攻坚工程。向着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进军,学校即将迎来又一次重要的蜕变。

  弹指一挥间,创办于1970年的我校,迄今为止已经沐浴过48个春秋的风雨,搬至现址办学的我校,也已经在目前坐落的这块土地上刻下了40道年轮。

  一系列重要的时间节点,串联出一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轨迹。这段坚实的轨迹,足以让我们获得强烈的自豪、深刻的感悟。

  40年前,首批追随学校来到这里的师生员工,在荆棘遍地、杂草丛生的山坡上为学校砌下第一块砖头,盖起第一间房屋,撒落第一颗种子,画出第一幅蓝图。

  在接下来的40年里,先后抵达这里的师生员工,一直高举师长学长递交的火炬,传承学校的文化,延续学校的传统,提振学校的影响,光大学校的声名。

  就是这样,经过接续不断的发展,我校的规模大了,层次高了,内涵厚了,容貌新了。而最为重要的是,在这里,受到办学行为的反复洗礼,受到校园风物的长期浸润,现代大学的气象越来越厚重,现代大学的氛围越来越浓郁。

  面对学校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怎能不产生强烈的自豪感?

  与此同时,面对学校取得的辉煌成就,我们又怎能不获得深刻的感悟?

  回想当年,我校初迁,迎面而来的是几乎从零开始的空白。然而,那些前辈并没有被眼前的荒芜击倒,他们以在粤西地区高等教育闯出一片天地的事业心,胼手胝足地投入到拓荒之旅中。拓荒者有胆有识的韬略、无畏无惧的意志,震撼着今天的我们。

  继而,在往后的岁月里,后来者接过前辈的担子,秉承未竞的使命,他们顺应潮流,把握机遇,推动学校自始至终在改革之路上向前迈进。改革者破釜沉舟的气概、移山填海的魄力,启示着今天的我们。

  进而,在建设学校的进程中,无数的师生员工坚守自己的岗位,履行自己的职责,他们用真心,动真情,发真力,自觉地为学校的利益付出心血、汗水与眼泪。建设者任劳任怨的胸襟、埋头苦干的勤勉,感动着今天的我们。

  北岭山下,西江河畔。天地之间,山水相拥。

  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似乎成为护佑我校在过去的40年里高歌猛进的法宝。

  然而,现实中哪会有这么玄妙的事情?在过去的40年里,确保我校与社会共振、与时代同行的核心因素,不是什么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而是历届师生员工所拥有的拓荒者的精神、改革者的品质、建设者的情怀。

  因为,对于一所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学校而言,只有这样的精神、品质和情怀,才具有决定乾坤的意义,才具有终极致胜的价值。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今天,在我们为伟大的祖国迎来改革开放40年唱响赞歌之际,我们不妨以学校搬至现址办学40年为由头,回眸过去那段波澜壮阔的办学历史,分享当下这片春华秋实的办学成就,激励我们戮力同心,攻坚克难,一起去创造学校更加美好的明天。


粤ICP备05008891号 © 肇庆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肇庆大道55号 邮编:5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