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4月24日,2025年“看中国/看中华·Z世代青年影像计划·广东行”(以下简称“看中国”系列活动)展映式在肇庆学院美术馆举行。
校党委副书记欧洪湛,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副院长罗军、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系系主任樊启鹏,校党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部长、党政办公室主任陈前,“看中国”广东行项目主管胡志飞,葡萄牙鲁索夫纳大学教师Danilo Ignacio Miranda Cares出席展映仪式。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以及项目组全体成员参加活动。今年,我校第四次承办“看中国”系列活动,此次活动以“创新、创想、创造”为年度主题,汇聚西班牙、哥伦比亚、爱沙尼亚、葡萄牙、印度等国家的十位青年导演以及五位港澳台地区的创作者,将视野聚焦于传统技艺与时代发展的创新前沿,记录下传统技艺与现代智慧的碰撞,经过17天的探索与创作,项目组成员创作出15部展现岭南文化基因与时代脉动的影像作品和2部“第三只眼”纪录片,搭建起跨文明对话的桥梁,让世界透过多元视角,看见一个在传统赓续中创新求变的真实中国。
罗军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会林文化基金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以及 “看中国”系列活动创始人黄会林先生,向所有为项目提供支持的人表示感谢。他指出,此次项目以镜头为媒介,深入广东多地,记录了包括韶关瑶绣、珠海海洋牧场、四会玉雕、小鹏汽车等文化瑰宝与创新科技成果,让世界看到更加多彩、真实的中国。罗军特别提到,此次拍摄之旅意义非凡,导演们深入广东多地探寻,这些作品不仅诠释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更架起了跨文化交流的桥梁,生动践行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担当。
欧洪湛代表我校向项目组成员致以诚挚的感谢。他回顾了创作者们沿珠江流域跨越多地,以镜头记录广东生态、人文与创新成果的创作历程。从传统技艺到现代科技,从自然生态到城市发展,每一部作品都象征着中国故事,在青年视角下跨越国界,让世界看见来自广东,来自中国的魅力。他表示,我校将持续深化与国内外高校合作,为青年搭建跨文化对话的舞台,推动青年用影像传递文明火种,并期待该项目能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化交流的亮眼名片,让世界通过影像感知真实立体的中国图景,推动中国故事在全球绽放光彩。
展映式上,与会领导嘉宾分别为外国青年导演、港澳台青年导演、中方制片人、带队老师和项目志愿者颁发证书。同时,我校还为参与看中国系列活动的来自外国以及港澳台的15位导演准备了文创纪念品,对他们在此次活动中的坚守与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到场嘉宾和项目组成员共同观看了2025年“看中国/看中华·Z世代青年影像计划·广东行”的“第三只眼”纪录片《月影南窗》《南国纽带上的花纹》,一起回顾了15组中外青年在创作过程中的点滴,当画面定格在中外导演欢笑的瞬间,这场以光影为载体的对话,让岭南文化的肌理在跨国创作中焕发新生,续写了文明交流与时代创新的当代篇章。
本次展映共有15部纪录片参与,采用“对话+展映”的形式呈现,将纪录片分为三个单元轮播,在每个单元开始前,各项目组的导演与制片人相继上台发言,讲述在影片创作过程中的经历与感受。三个单元分别由罗军、Danilo Ignacio Miranda Cares、樊启鹏三位专家分别对每个单元作品进行点评分析。
在17天的创作实践中,中外青年们用镜头记录岭南大地,用光影刻下广东记忆,用探索诠释“创新、创想、创造”的活动主题。这些作品不仅为观众带来了精彩影像,还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让多元视角的碰撞在岭南文脉中焕发新生,用饱含东方美学与影像魅力的画面,向世界传递着传统与创新交响的中国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