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评论:肇庆学院致敬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分享到

刚刚过去的530日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的节日。高校教师以既是教育工作者也是科技工作者的身份,有理由从中激发在科技工作中冲锋在前的自豪感,同时也增强在科技工作中勇挑重担的责任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教兴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获得广阔的用武之地,实干笃行,开拓进取,推动科技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设立,可以被视为对于科技工作者发挥第一资源作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瞄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宏伟目标勇创佳绩、频立新功的一种鼓励。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任务落到高校教师的肩上,要求高校教师担当作为,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作出积极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这个讲话精神,从党的教育工作的逻辑,为同属科技工作者的高校教师如何进行科研攻坚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在前不久举行的主题教育读书班专题党课上,分管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胡文涛副校长围绕加快学科高质量发展谈了自己的理解,其关于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融相促的观点引起广泛共鸣。事实上,紧扣广东发展需要,特别是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紧密结合的重点学科、特色学科、优势学科,一直以来都是我校坚定不移的工作思路。在贯彻落实这个工作思路的过程中,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师在做好基础研究的同时,坚持开展应用研究,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潮中找问题,设议题,定课题,解难题,用一项项立足现实、紧接地气的科研成果,把他们的真知灼见转化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真招实策。老师们的付出、收获、成果、效应,无不可圈可点。目前,我校建成省优势重点学科1个、省特色重点学科2个、省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重点扶持学科1个,“冲补强”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3个、省市共建重点学科3个、市重点学科3个、机械工程学科成为珠江学者设岗学科,同时建成市(厅)级以上科研平台45个,其中省级科研平台23个。在这张成绩单的背后,一定是我校汇聚广大教师的努力,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建立起来的一套值得推广的经验做法。

我校并未就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举行专项活动,这或许与科技工作本身的属性、特点、要求有关。如果说教育工作是知识的传授,那么科技工作就是知识的创新,知识的创新往往更需要静心的思考、潜心的钻研,唯其如此,才能产生更加扎实的成果。与其热热闹闹地办一个活动,不如把时间精力聚焦于科研攻坚本身。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只要一以贯之地给予科技创新工作最大力度的支持,就是献给“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最佳方式的致敬。

对于我校1200多名专任教师而言,未来围绕科技工作必定大有可为,也应该大有作为。供职于高校,具体供职于肇庆学院,与科研创新紧密相连的科教、科创、科普活动,给予大家大显身手的各种空间和舞台。老师们置身于此,可以凭着对技术升级的巨大热情,醉心于工程类学科问题的探究;又可以怀着对教育发展的强烈好奇,沉浸于教育类学科问题的探寻;也可以抱着对艺术文化的深刻感悟,倾情于艺术类学科问题的探索;还可以带着对社会治理的浓厚兴趣,俯身于管理类学科问题的探求;更可以靠着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望,漫步于农学类学科问题的探胜。总而言之,砚园这片肥沃的科研土壤,将任由大家驰骋奔腾。而每一个老师关于科技工作的每一次发力,都将成为我国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整体力量的组成部分。


粤ICP备05008891号 © 肇庆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肇庆大道55号 邮编:526061